侧边栏壁纸
博主头像
最闪啊姚凌武!博主等级

天下武功,唯快不破

  • 累计撰写 293 篇文章
  • 累计创建 34 个标签
  • 累计收到 10 条评论

目 录CONTENT

文章目录

毁掉一个人的最好办法:让他对低级快乐成瘾!

姚凌武
2019-12-08 / 0 评论 / 0 点赞 / 7 阅读 / 4277 字

首先,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:

社会在飞速发展,人的的智商却在急速蜕化。

因为科技越来越发达,人就会变的越来越懒。在人变懒的各种行为里,有一种是最致命的,那就是人变得“懒于思考”。

我们现在生活中充满了各种短视频/娱乐节目/游戏,让大家沉浸在各种浅层的刺激里,这些浅层的刺激让我们“上瘾”,一个个碎片化的满足。

“上瘾”的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?

人的大脑里有一种叫多巴胺的神经传导物质,当人被外界刺激的愉悦时,多巴胺会大量爆发出来,比如一个拥抱、一句赞扬的话,一个幻象,都会引起多巴胺的升高。当外界的刺激够强烈,人的身体就会进入到一种如痴如醉如梦如幻的感官体验,即涌起一阵阵“快感”,感到很“爽”。

可怕的是:人是会对快感脱敏的,快感的阈值是会不断升高的。一个人要想一直获得快感,就得不断加强刺激的程度,你需要被更持续、更强烈的刺激,才能继续获得快感。

有这样一个实验:在小鼠脑中埋个电极,让小鼠踩踏板放电,每踩一次,电极就会刺激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兴奋。结果小鼠以每分钟几百次的速度踩踏,直到力竭而亡……

因此,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刷短视频可以刷个一天不停,因为一旦停下来就会感到空虚。

最最可怕的是:这种“爽”的感觉,竟然可以被现代技术和算法设计出来

比如各种娱乐APP越来越多,大部分APP的本质是什么?每个APP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运营团队,他们用强大的运算和数据处理能力,通过声、光、交互、反馈等全方位途径,再在各种心理学、消费行为学、神经科学等理论指导下,不断的给你刺激,让你持续的“爽”,越来越离不开它们。

即便像谷歌这样的以“不作恶”来标榜自己的公司,其产品设计的核心逻辑依然是如何才能提升增加点击率,延长用户使用时间,然后见缝插针/算计的地去卖广告,满足这个逻辑的品才被定义成好产品。

因为在资本的眼中,用户数量、日活、月活和平均在线长度等等数据决定了一个APP的价值。如今没有一个APP不以此为衡量标准,在资本和利益的围剿之下,我们都只不过是一只只小白鼠,安静的立在时代中央等待发落。

如果一个人的欲望可以被无限满足,他离灭亡就不远了。

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,一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各种便捷,但同时也提供了各种垃圾内容,比如直播平台里低俗无聊的表演;云里雾里的玄幻修真小说;这些内容的设计逻辑都是以无限满足人性偏好为标准,人性的各种阴暗面,诸如窥私、意淫、八卦、暴力、对骂、凑热闹等等都被激发并满足。

与此同时,我们对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视而不见,因为他们太不起眼,太朴实了。

我打一个比方,如果你正走在大街上,这边有个哲学家在做演讲,那边有两个女人在打架,你愿意去看哪个?

毫无疑问,绝大多少人都会被女人打架吸引,尽管她们扯衣撒泼,粗俗不堪,照样会被人围观,而无论哲学家的演讲多么昂扬,多么有水平,一定鲜有问津。

这就叫人性。恶,莫大于轻浮。

既然信息是可以被制造出来的,就一定有人利用信息达到各种目的,比如那些资本家或商人必定会利用话语权的优势,在你周围制造出一个“信息包围圈”,让你身陷它们给你创造的世界里,按照它们给你设定的逻辑去思考问题,比如各种节日大促,各种洗脑的广告语,等等各种套路的传销骗局等待。

信息自由传播的时代,并不意味着价值可以自由传播。相反,那些粗俗下流的内容却无孔不入,我们早已深陷信息的洪流中,人的杂念和欲望都被勾起,看到的都是各种荒唐和妄想。

人的思考能力被各种外界不断干扰,从而不断减弱,人的心智在蜕化。

多巴胺,成功的攻占了大多数人的大脑。

这个世界也非常有意思,它是辩证的。既然凡是让你感到爽的东西,一定会让你痛苦。那么凡是让你感到痛苦的东西,最终也一定也会让你功成名就。

真正看透这个世界的人,都是在用苦难修行。那些越能让你在当下感到痛苦的事,比如晨练/运动/阅读/健身/瑜伽等等,都能让使你获得长足进步,但这些需要一个人有强大的上进心、克制力、自律。

有一种快速修行的方式叫”苦行僧“。这些僧人必须忍受常人认为最痛苦的事,如长期断食,甚至断水、躺在布满钉子的床上、行走在火热的木炭上、忍酷热严寒等事情,来锻炼忍耐力。

体验痛苦,是一个人觉悟的最快方式,只有用痛苦不断触及一个人的灵魂,他才能顿悟。说白了就是两个字:克己。

克己的本质,就是要适当控制自己的欲望,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价值,但是现在主动克制自己欲望的人很少了,当绝大部分人选择被麻醉的时候,只有极少一小部分人选择精进。

那些能取得大成就的人,往往都是这种人,他们选择自律,选择忍受各种痛苦,从不会随波逐流,这也是不断“精进”的过程。

希望每一个人认真读完这篇文章的人,都能做到“精进”,不断的形成和巩固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,学习/修身和正己,不贪图享乐和刺激,在自己专注的领域不断深耕和精进,然后引领社会的进步!

0

评论区